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78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运载火箭>>运载火箭
  共有 978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长四丙西昌处女秀,助力“鹊桥”连地月
 



  发表日期:2018年6月4日   出处:上海航天        【编辑录入:飞沙

2018521528分,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鹊桥”和“龙江一号”“龙江二号”送入了预定轨道,我国“探月工程”建设再次取得重要突破。“鹊桥”是嫦娥四号中继卫星,是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运行在环绕地月L2平动点的使命轨道,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本发搭载的“龙江一号”“龙江二号”为哈工大研制的月球轨道编队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

此次发射是长四系列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首次发射,也是长征四号丙火箭两个月来在三个基地的第四次发射。为了圆满完成这次“鹊桥”发射任务,长四试验队发扬了连续作战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严慎细实,在细和实上下功夫,优化测试流程,严格执行发射场工作程序,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项技术工作,全力确保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的任务,新的考验

长四丙火箭总指挥樊宏湍说,这次发射是八院运载火箭首次参与探月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15年接到任务起,八院领导和院机关高度重视,带领型号队伍早早开始全面策划,下定决心一定要圆满完成这次发射任务。

这次长四火箭在西昌的首发,也创下了八院运载型号在太原、酒泉、西昌三大基地均执行发射任务的新的历史记录。既然是第一次,长四火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完成地面测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为了做好工作,技术负责人李波先后四次赶赴西昌,就测发大厅和发射塔架设备安装调试进行协调。春节前,11个集装箱的测发控系统设备即完成箱的装箱和装车工作。大年初十,由精兵强将组成的“先头部队”先期抵达发射中心,利用十个工作日完成了地面设备安装、等效器调试及发射场接口对接工作。中途,这些队员又辗转赶往酒泉,在参加并完成长四丙遥二十五火箭的发射任务后,再马不停蹄赶回西昌。2月至5月这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内,地面测发控系统参试队员一直在路上,为型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努力奋斗着。

火箭进入新工位发射,照例要进行合练测试。因计划原因,长四丙的合练状态和流程,从原先的技术区工作一次完成、转发射区合练后直接转入正式流程,调整为两个阶段完成,发射区合练后箭体需重新返回技术区。针对调整后增加的箭体吊装逆流程和再次转场对接等工作项目,试验队与发射中心充分交流,细化状态和工作流程,强化风险防控,有效确保了任务并行推进。

大凉山深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多雨的气候环境决定了运载火箭必须具备可靠的防雨防潮防结露防雷的能力。根据这一需求,总体人员在梁艳迁主任设计师的带领下,积极调研国内外运载火箭型号防雨情况,牵头编制了火箭“四防”技术要求,总体和各系统分析梳理,并在产品和设备研制过程中分解落实。火箭进场后,结合场区4月、5月的高温高湿和多雷雨等气候特点,试验队与发射中心灵活应对,将日常工作安排尽量避开多雷雨时段。在雷雨来临之时,总体和总装厂人员更是随时出动,组成防雨检查小分队,对塔架防雨、电缆防水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塔架作业对试验队员也是个不小的考验,尽管发射中心塔架已为长四火箭进行了量身改造,箭塔接口协调匹配,但是由于发射塔架平台的固有属性,当试验队员进入二级尾舱进行总装操作时,一眼望下去下面有着十多米的悬空空间,视觉效果宛如在十多米高的玻璃栈道上操作一样。为了缓解操作人员高空作业的恐慌,总装人员在贾洪德队长带领下动脑筋想办法,在级间杆系上防护绳,编织成防护网,帮助大家克服恐惧感,并加强安全防护,确保了二级尾舱内的全部操作的顺利完成。

严慎细实,精心规范

“质量在我手中,绝不使探月征程误点。”这是遥二十七火箭全体试验队员的心声,鞭策着每个队员严慎细实地做好每一项测试、安装和检查工作。面对新基地、新设备、新流程等多方面考验,总指挥樊宏湍反复强调,要在细和实上下功夫,严控风险,确保任务圆满完成。长四丙火箭副总师古艳峰针对本发火箭发射场工作特点,提出“测试前状态检查到,测试中现象观察到,测试后数据判读到”的要求,同时加强对技术状态变化部分的风险识别,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在测试操作过程中做到精准到位,准确无误。

试验队根据本次任务的四大特点,即首次执行探月任务、首次在西昌发射、全新合练流程、多窗口发射,坚持以“严格质量管理,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确保发射圆满成功”为质量目标,形成发射场产保工作策划作为发射场工作的顶层文件,深入推进发射场阶段产保工作,扎实按照“三实三细”的要求,全面推进发射场工作。

强制检验点点长制是八院强化质量管理保成功的一项特色工作。此次,试验队针对43项强制检验点设置了13名点长,确保各强制检验点关键测试和操作执行到位。每位点长对每项强制检验点的关键点进行深入研究,将每项工作分解到相关岗位,确保 “不带问题上箭,不带隐患上天”。

关键项目“推演会”制度是长四试验队质量管理品牌活动。长四丙火箭总师助理、01号指挥金益辉定期参加各系统推演会。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梁艳迁针对新状态和风险项目、转场、星箭联合操作等重大工作项目,召集相关系统和总装厂岗位人员,及时召开推演会,提炼并提醒工作要点,将每项动作都推演到位,使发射任务的各个关键环节尽在掌控之中。合练阶段状态多、变化大,箭上指挥姜微每天组织控制系统箭上岗位在发射塔架爬上爬下检查,充分发挥女同志细心周到的特点,对发射中心一岗同志耐心讲解每个技术细节、提醒相应操作的关键点,确保箭上状态准确无误。

二分队分队长何鹏是动力系统指挥,面对新的发射中心,新的测试流程,尤其是本发火箭一二级并行加注,三级燃料半闭式加注等新特点、新状态,何鹏带领动力加注岗位人员与发射中心一岗进行了充分沟通协调,制定好加注方案,识别过程风险,规范每一步操作,确保加注一滴不漏。

火箭地面设备负责人孟长建,是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同志,火箭的公路运输车,起吊设备在他的精心维护下,顺利完成了多次技术区和3号塔架之间的往返。

遥测指挥朱亚明,面对新发射中心新的地面设备,在正式进场前就提前进行地面设备恢复,电缆铺设以及接口对接工作,做到未雨绸缪,万无一失,新状态,新一岗,做好充分技术交底和状态沟通,对一岗文件进行认真梳理与确认,确保发射场中每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分队队长施淼琴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法师,仍然保持着年轻人一般的活力与干劲。作为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的施队长,深感本次任务责任重大,从单机单元测试到系统测试,她都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一点细节上的异常,确保控制系统圆满完成任务。

洪亮作为火箭“大脑”——控制系统飞行软件的验收指挥,工作周到细致,认真负责。由于本发任务的特殊性,需准备多个发射窗口的飞行装订数据,为确保飞行软件的正确性,洪亮对每个窗口装订数据来源进行逐一复查,对装订数据生成过程进行逐一确认,对软件验收测试项数据进行逐一判读,从输入输出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了火箭“大脑”的正常运转。

房成作为控制系统伺服机构负责人,年轻热情,又沉稳踏实,总是充满激情的投入工作中。产品转运,技术协调,装箭操作,数据判读,处处精心预想,细致操作,追求完美。伺服机构转运安装的重体力活总是冲在最前面,诠释了伺服机构完美的执行力。

六分队在王少鹏分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始终牢固树立“质量在我手中”意识,严格操作流程,认真研判每一个测试数据。彭亚祥、唐丝雨同志在完成喷管延伸段安装和防热包覆工作时,提前备好材料工具,反复核对操作方案,认真做好实物箭上推演。任勇和付元同志在复核各种测试数据时,总是要到数据准确可靠方才罢手。

年轻老兵,拼字当头

在长四型号队伍中,80后队员占到了绝大多数,平均都经历了十多发型号发射的锤炼,已是“年轻的老兵”。目前,这些年轻老兵已成家立业,父母孩子成了他们最大的牵挂。然而,随着长四型号任务的逐年增加,加班加点、轮番进场,成了长四型号工作的新常态。为了圆满完成型号任务,他们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把对父母的牵挂和孩子的挚爱深深藏在心里。

闫峰是本发任务控制系统指挥,也是一名年轻的老队员,他说工作十年来,辗转了三个发射场,执行了二十几次发射场任务,常年工作在靶场,现在回家反倒是像出差。队员曲岩松负责火箭一级控制,自大年初七离开上海,先后赴酒泉、西昌两个靶场,参与了两个型号的三发发射任务,到目前为止,已连续三个多月奔波在外,还没有回过家。总调度戴华杰、队员张佰正等每每想念儿子和女儿时,只能通过视频看看可爱的宝贝。

同样,他们的孩子也时时想念着正在型号线上辛勤工作的父母们。副总师古艳峰的女儿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深知妈妈型号任务特别繁重,不可能每天回家陪同亲人,特地在513日母亲节那天,拿起毛笔工整写下“母亲节快乐”五个大字,以微信方式发送给她的妈妈。

为了建设航天强国,航天人不仅有一股时不我待的旺盛拼劲,更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和梦想。正是这份情怀,让许许多多航天人义无反顾的坚持着自己内心深处最初的梦想。

当长四型号队伍来到了西昌,这个奔月起航的地方,伟大的使命和肩负的责任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他们,所有经历的艰辛困苦都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助推“鹊桥”连接地月,他们的目标是确保圆满成功!

(本文来源:上海航天)


上一篇:SPACEX火箭燃料加注方法获NASA认可 或用于载人发射
下一篇:ORBITAL ATK即将发射ANTARES火箭 运送冷原子实验室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7664]
 · 航天模型设计[15678]
 · 航天模型知识[14896]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4484]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